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3页)
三个人,青袍老者,灰衣青年,绿衫少nV。 三种姿势,一站,一坐,一跪。 三副表情,一笑,一哭,一漠然。 三件东西,一截柳条,一根木棍,一只茶杯。 这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组合? 此刻身处牛首山上的胡彦懒得算,也不会算。不过他知道,现在遇到的这种,绝对是最莫名其妙的组合之一。 看着此刻站在眼前咬着下唇泪眼汪汪的少nV,手里的柳条分明还带着几叶初生nEnG绿,随着轻拂而过的山风微微摆动着。虽然他早知道少nV身负上乘武学,但是又有谁想得到,她的武功居然神妙如斯,单凭手中柳枝,便把自己打得一败涂地,毫无招架之力? 用木棍撑住伤痕累累的身T,单脚跪在地上的胡彦忍不住笑了。 这无论说给谁听,不、若非亲眼所见,就连他自己也是绝对不相信的。 「认输了?」 几步之外的石桌旁,冷眼旁观的青袍老者缓缓放下茶杯,淡然地问道,似乎早已预见这样的结果。 而胡彦嘿地一声,双臂一振,站起身来。 「还早呢!」 =================================================== 会遇上这种莫名其妙的事,胡彦也不算太意外,毕竟在外行走,每天总是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只是在他的经验里,无论多麽莫名其妙的事情,通常都有个简单而平凡的原因,要不就是有个简单而平凡的结果,而不是像最近这样──从一件莫名其妙衍生出另一件莫名其妙,然後导致一连串的莫名其妙接踵而来。 某方面来说,这才是最让他感到意外的事情。 而这所有莫名其妙的开端,就是一个月前的那个夜晚。 那一夜,湖州八盗不远千里地跑到陇西,m0进原本八竿子也打不着边的胡家马庄,一举偷走了两百余匹价值不菲的河曲马。 说起湖州八盗的名声,也不过是近两三年的事,多是些偷盗富贵人家财宝的g当。真要说起来,这湖州八盗在道上的风评倒也不算太差;虽说狗偷鼠窃之流终非正道,但他们一来不曾对平民百姓下手,甚至还有些劫富济贫的传闻,二来也未听闻过这帮人g了什麽伤天害理伤人X命的恶事,若非那些富贵人家多少施加了些压力,恐怕连官府也懒得搭理。 只是这夥人既然号称「湖州」八盗,所犯下的案子自然也多在江南;天晓得他们这回是吃错了什麽药,居然风尘仆仆地跑到远在天边的陇西胡家g了这一票?当真是莫名其妙! 但不论原因为何,就算胡家马庄家业再丰厚,这两百来匹的河曲马可是笔巨大的损失,况且距离今年进贡的时日已近,少了这批马,却要去哪儿凑足这数目?於是,一听到消息,人称「飞马」的少主胡彦,立刻领着二十来位家丁护卫追了上去。 一开始,胡彦认为这不会是件太困难的事,毕竟八个人领着一大群马,连要隐藏踪迹都不容易;但是不出一日,他就知道自己想得太简单了,因为这八个人居然化整为零,各自散了开去! 八个人赶两百来匹马,还算轻松;便是两个人赶六七十匹马,也不是太困难的事。但要一个人独自赶着三四十匹马,就算是熟练的老手也难免有失,更不是没有经验的人能够做到的! 胡彦略一思索,便有了计较:首先,就算分成了八GU,一个人赶着三四十匹马,同样不可能藏匿行踪,而且速度只有更慢,更有可能被追上;再者,这上百匹马对於湖州八盗并没有什麽实质上的用处,更不可能让他们带回老巢。所以,这湖州八盗的企图只有一个,便是销赃! 他们定是明白,这一大群的河曲马,不论带到哪个马市,都不太可能有人能够一口吃下,所以才散成八GU,沿途各自销赃,再带着卖马所得赃款返回江南。 胡彦想通了此点,当即吩咐手下家丁,各自散开循着线索寻找被卖出的马,并与买主交涉,能买回多少是多少,事成之後立即返回马庄,以解决进贡之急为优先要务,尽量避免与贼人冲突。至於买回马匹的这笔损失,胡彦并不着急。就算这群家伙眼下四散而去,但只要盯住其中一人,顺藤m0瓜,总有逮着他们的时候。 於是,胡彦寻着其中一人的足迹,一路跟随南下,决意亲自讨回这笔帐,不料却在西湖旁断了线索。 便是如此,才让他遇见了素馨,这个莫名其妙的少nV。 那时的胡彦,怀里揣着几颗在城门道上买的包子,刚想找个无人的凉亭休息,顺便将午饭打发了,然後便去拜访湖州最负盛名的「拾一居」,看看能否探听到什麽消息。 说起这「拾一居」,在江湖上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拾一居士」李巽,几乎是当代高手中最传奇的一位。 当年的李巽,凭着一手迅捷凌厉的剑法,搏得了「铁鹰」的称号,从出道首战十招大败武林耆宿「烈刀」陆峰的三大弟子开始,历经大小三十余战未尝一败;然後,四年前,李巽在湖州自家院里,更是只出一剑,便让陆峰弃刀认输。 而陆峰在那战过後,只说了一句话: 「一生江湖,从未见过如此剑法。」 凭这一战,「铁鹰」李巽已名列武林绝顶高手,声势直追早年「风花雪月」四大奇人。 但是更让人惊讶的,却还在後头。 此战过後,李巽便将李家堂改名为「拾一居」;他说,天下大道,自己所悟不及十一,自己的剑法,亦不过是偶然拾得其一罢了。 同时,李巽一改过往孤高冷傲的处事风格,不但广开大门提携武林後进,更投身乡里、扶弱济贫,还协同好友创办「残门」,收容各方伤残病疾、流离失所的孩子,不仅提供吃穿,更教导他们读书学武。 於是从那时起,「湖州拾一居」的仁义之名,不仅传遍江南,更是传遍整个江湖;而「拾一居士」李巽的名头,也远远地超过了「铁鹰」李巽的名头,成为整个武林中人人景仰的对象。 说来也是奇妙,就在这「拾一居」所在的湖州,偏偏出了个「湖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