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5章 此乃,绝篇! (第1/1页)
此句一出,在座不少人的眼神,瞬间就变了。 正在得意洋洋的黄林峰,身体也是一震。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他沉吟着,重复着这句诗。 前两句平庸的陈述句后,随着这一句的出现,整首诗的气势便开始不同了。 更有超脱尘世的仙人色彩,一副江上之游的景象,跃然于人前! 方才还嘲弄苏逸的那个学子,暂时也不敢出声了。 “此句气势陡变,看来驸马爷接下来的诗句,将会更加不同凡响!” 此刻,众人在看向站在空地之上的苏逸。 他浑身像染了几分超凡脱俗的气质似的,令人无法直视,心生摩拜。 然而这还没完。 抑扬顿挫的语气,又再度将众人拉入仙境。 陈尚宾两眼放空的看着苏逸。 准确来说,他尚未聚焦的目光像是在看着一束光。 心中向往又如标杆榜样的光! 耀眼夺目的光怎能被人注视? 不,应当是没有人能直视光的闪耀。 光是不需要掩盖自身的光芒,是注定要悬挂于苍穹之上,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的。 他想,他也是注定无法匹敌于光的高度了。 固然,有了前几次教诲,陈尚宾也不再想追逐于光的高度。 他本就无法绽放出如此绚烂夺目的光彩,何必要强求呢? 他只需要安静的,仰望的看着那束光,照耀自己便可。 况且,星光闪烁笼罩之下,谁又不是自己的一束光呢? 不仅是他,就连众人也是如此。 他们放空的目光像是在望着四处,却又对准了苏逸所在的方向。 不求名,不向利,功名利禄皆可抛之脑后,这就是驸马爷的境界吗? 在场的哪个不是朝廷当今高官要员,要不然也不会受到邀请来参加花灯会。 但他们扪心自问自己能否达到这样的境界? 答案是:不! 他们无法做到如此豁达,也没有这么的超凡脱俗。 对人世间名利红尘的向往,早已污染了他们的心境,变得浑浊起来。 想来只有在如此仙境里,才能寻求几分早已失去的清明。 也不怪他们如此。 毕竟就连他们大燕的天子天元帝都是这般模样了,又何谈他们。 前半生戎马征战,御敌无数,平定大燕天下。 后半生又为了太子赵元成的上位而苦心cao劳。 为了什么? 为的不就是大燕天下。 可大半生的cao劳,却因一次边疆巡视而毁于一旦。 说实在的,他不甘心。 如今太子已废,其余皇子又无人可用。 他们如何比得上自己苦心培养的储君? 可现在想想,他的一生似乎都在追求着虚无缥缈的权利。 明明皇位就在自己的屁股底下坐着,却始终无法放心下来。 不然,又岂会因太子被废担忧大燕未来而变得如此憔悴? 在看苏逸时,天元帝甚至隐隐觉得自愧不如。 他那般超凡豁达的心境,是他不可及的。 天元帝有些自我怀疑。 难道朕真的太过于向往权力了? 是不是该变通下? 不就是太子被废嘛,这有什么的? 大不了,就再培养一个能够胜任太子之位的人。 又或许并不需要再培养了。 天元帝想到这,目光下意识的挪向就在身边的赵曼儿。 她两眼弯弯,正全神贯注的看着自家于高殿之上大放光彩的夫君,心里甜蜜极了。 恨不得昭告天下:说出此诗的可是我的驸马呢。 她的眼里只看得见自家夫君,全然没有注意到父皇看她的眼神已经产生了微妙变化。 而此时。 苏逸一气呵成,再道:“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众人听罢,正想着“屈平”与“空山丘”是何人何地时,苏逸并不待他们细想。 很快,最后两句,急促而出。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语毕声落,全场一片寂静。 “摇五岳,凌沧洲......” 五岳之名,即便是在这个陌生的朝代,大家也这般的称呼。 要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众人听完,只觉得呆愣在场,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这两句,何其霸道,何其张狂! 如此大气磅礴之诗句,他们接下来,还要怎么比? 最后收尾的两句,更是直接把一整首诗,全都升华了! 这一首开头平庸陈述的诗句,瞬间便升华到了他们可望不可即的地步! 有人念着这两句,甚至直接打了一个颤,只觉得从头到脚,都起了鸡皮疙瘩。 何其磅礴的诗句,何其畅快! 黄林峰更是呆愣在场,久久会不过神来。 苏逸念完后,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也是有些得意。 诗仙李白的诗,能压整个盛唐! 拿出一首来压压你们这群自视甚高的文人而已,何其简单? 在众人出声,不停的喃喃回念着诗句的时候,苏逸直接施施然的回了自己的座位。 陈尚宾反应过来,忍不住直接感叹道:“驸马之才华,吾等实在望尘莫及,敬佩不已。” “这般豁达无我,自如进入仙人之境的磅礴气势,整个大燕除了驸马你一人外,还有何人能敌?” 他虽然在说着恭维的话,但语调里听不出任何恭维的意思,反倒更像是由衷的佩服。 对此,苏逸笑了笑,微微晗首示意。 看着夫君归来,赵曼儿立马就迎了上去。 下意识就想要扑入他的怀里,可又想到父皇和众臣都在这里,又有些不好意思,便停下了举动。 倒是苏逸没什么顾虑。 苏逸直接将身后,拉住赵曼儿的小手,揉了揉她的小脸。 赵曼儿看着呆愣当场的众人,脸上染上几分绯红,小嘴却忍不住轻轻扬起。 “我的娘子,夫君此诗,你觉得如何?” 别人的意见,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好坏都是如此。 但唯独赵曼儿的意见,他确实有些在意。 “好!” 赵曼儿毫不犹豫:“笔摇五岳,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虽然曼儿诗词造诣不深,但是曼儿可以肯定一件事。” “夫君此诗精妙绝伦,大燕文人儒生无人能及夫君半分!” 赵曼儿一句一字道:“此乃,绝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