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玉簪 (第2/2页)
“那四人银饷数目与齐王减供之数毫无...之数毫无差别,并且有齐王府领事管家署名,如何是你妄为?” ”陛下容禀。此四人皆是当年西征军士,韩某年少曾随陛下和齐王殿下西征,深知粮饷紧凑,军士不易。于是便暗中资助几位年轻的士卒,免得他们寒心。这四人就在其中。后来一位士卒吃酒,道出了此事,其他士卒顿觉不公,便来找我闹事。适逢齐王殿下接管禁卫,知道此事之后过来替我解围,并言明资助之事由他来办。韩登昏聩,以为齐王殿下比韩登富足,又与陛下同样军旅多年,将帅恩情,同仇敌忾。若他肯襄助这些老弱病残,定然是再好不过。于是这才有了齐王府减供之事。” 圣人仍是将信将疑,又问。 “还资助了其他哪些士卒,可有人证物证?” “禀陛下。还有安阳门陈三,上阳门刘起。还有已经还乡耕种的几人,都是齐王殿下暗中资助。若陛下不信,可唤来对质。” “你以为呢?” 圣人侧目朝薛刚问道。 “陛下。确有其事,臣翻查历年兵卒饷录,此二人确与赵鹏四人相同,每年多领几两银子。齐王府上岁供明细亦可以佐证。” “赵鹏家中妻小可有查过?” 薛刚听他提起家中妻小,不觉胆寒。 “臣已派人查过。那女子眼下也押解回来关在刑部。她原是吴兴人氏,后来随丈夫迁入婺源。旧历年间,丈夫死与战乱,便一直独守空房。后来赵鹏归乡,两人相识几年后生下一子,之后便悄悄结为夫妻。若不是臣此次翻查,婺源知事也并无登记,只以为是市井言语一般,说她不守贞洁诞下孽子。” 圣人神色不悦,颇有些烦闷。 “又是吴兴!行了。你说的这些,孤都知道。我是问你查过之后可有异样?” 薛刚哑口无言。 圣人将那卷册仍落在地。 “韩登,门郎一年多少饷银。” “十四两现银。” “薛爱卿,寻常人家三口一年开支又是多少?” 薛刚低头想了半晌回到:“约莫现银五十两。” “若是一个寡妇带一个孩子呢?” “回陛下,节俭些也要20两上下。” 圣人笑了笑。 “那你与我算算。赵鹏即使多领了八两现银,一年也不过二十二两,除去自己用度,即使结余十五两,又如何能够养活自己和一个幼儿。” 说罢,又从案上捡起一根碧绿玉簪递了过来。 “又如何买得起这样一根玉簪。” “这..这是何物?” “这是从赵鹏的家里翻出来的。” 薛刚俯首叩拜,惊呼圣驾。 “陛下,老臣也曾去她家中翻查,却从未见过此物。” 圣人拿着拿簪摆弄了几下,轻轻的递了过来。 “这跟簪子你且收好了。韩登,明日带人随薛大人去往齐王府拿人就是。” 薛刚与韩登抬头惊问:“敢问陛下,所拿何人?” 正说话,外间赵吉慌里慌张的进来便跪在地上。 圣人大怒。 “没看到孤正在这里问案!” 赵吉虽是惊恐,却不敢不报。 “陛下,御知公主要闯安阳门,此刻已在宫门外了。” “御知?这么晚了,她要干什么?” “好,好像是要去探望郡主。” 门外一阵盔甲声起,一个骁卫闯入,随即叩拜。 “陛下!公主携剑进了内苑。” “剑?” 殿上烛影动摇,诸人不敢做声,只待陛下盛怒。 却见圣人仰天长叹一口,而后拂袖长坐,深思片刻之后脸上渐渐露出笑容,摆了摆手,将骁卫屏退。 “这孩子,却是像我。告诉左右,随她去就是了,无妨。只是,莫伤了他人,添麻烦!” 说罢,又指着那根簪与韩登道。 “明日派人去捉拿指挥副使姚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