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政道_第470章 杀机逻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0章 杀机逻辑 (第1/2页)

    解应达在离开佑宁县城途中出了车祸。

    车祸地点位于正在施工的肠梗阻县道到高速入口之间那段宽敞平坦的大路上,小汽车步履艰难经过施工路段憋了一肚子火,急不可耐把车速提到120码以上狂奔,两侧却有从县道过来的车辆,以及来来往往的工程车、农用车甚至上下班人群,最容易发生车祸。

    之前有关部门已察觉到这个情况,考虑全线通车后设置多个红绿灯进行限速,作为施工期间临时措施,也安放了不少减速带进行防范,然而控制不住司机们急于提速的迫切心情。

    表面看解应达遭遇车祸也是如此,当车速提至九十码左右时,前方岔道口右侧陡地出现一辆满载砂石的重型卡车,据目击者反映重型卡车打了左拐的转向灯,按常理解应达的车应该及时刹住,让重型卡车拐过去后继续开。

    不过——事后分析解应达司机基于两个判断,一是转弯让直行;二是重型卡车因其负载重、块头大必定要减速,小汽车完全有时间也有空间抢先通过。

    理论上讲解应达司机的判断是对的,前一点是交通规则,也是事故发生后交警界定责任的基本原则;后一点无庸置疑,重型卡车哪有小汽车灵活?

    然而诡异之处在于那辆重型卡车没有减速,而是带着巨大惯例呼啸着冲向左前方,似乎它的目的不是转弯,那样的速度和角度根本没法转弯,就冲着解应达小轿车而去!

    瞬间灾难降临到解应达身上!

    小轿车司机绝望地猛踩刹车无济于事,眼睁睁目睹庞大的钢铁巨兽猛扑上前,“嘭”——

    小轿车象玩具似的被撞得高高抛起,再从十多米高半空重重坠落地面,然后弹起数米高,又一次坠落,如此反复七八次等到平息下来,小轿车已扭成麻花状,里面两具尸体与车身深深搅在一起,场面惨不忍睹。

    后来尸体用切割机等工具费了将近十个小时才从车里分离出来。

    附近行人第一时间围上前组织施救,混乱中重型卡车司机不知去向,经查车辆和司机都隶属望东镇采石场,实控人正是乐逍遥老板邱彰荣!

    层层级级汇报后,秦铁雁亲自赶到现场,在勘察地面车轮插痕和目击者叙述后立即作出判断——

    人为制造车祸!

    随即作出一系列指示:全市通缉重型卡车司机张大板;采集解应达、张大板事发前五小时内所有通讯记录;封锁采石场;封锁解应达在佑宁的别墅、沧海实业总经理办公室。

    因为解应达是沧海实业总经理,身份特殊,秦铁雁又根据程序向耿啸林、蓝京等县主要领导作了汇报,都要求县公安局必须集中最精锐力量全力侦查,尽快破案,给全社会一个交待。

    下午一点整,五辆警车停到乐逍遥门前,紧接着众目睽睽下邱彰荣在重重干警包围下被带走,接受警方审讯。

    采石场的重型卡车和司机,实控人邱彰荣难辞其咎,起码要说清楚自己确实与车祸无关。

    指向邱彰荣的不利线索比较多:

    围绕新体育馆工程的明争暗斗,陈夏华、邱彰荣都明确表明对两个项目势在必得的信心,解应达却挟沧海实业打算硬抢;

    根据调查张大板今天没有配送砂石任务,但他突然开车到采石场边装货,管理人员在他没提供配送单的情况下居然同意——虽然采石场方面辩解平时这方面管理就比较混乱,只要有需求立马先送货事后再补单,但也无济于事;

    最重要的一点,上午九点多钟时解应达与邱彰荣通过电话,据邱彰荣说解应达试图说服自己联合做兴体大道项目,他一口拒绝——他已跟陈夏华达成秘密协议“你一个我一个”,怎会跟半道杀出来的解应达分肥?

    此时尽管外界还不太清楚,邱彰荣和陈夏华却已得知解应达被抛弃,再也不能代表沧海实业的内幕消息。但邱彰荣在刑警面前肯定不可能这么说,而是义正辞严地表示自己向来光明正大做生意,不屑背底下搞名堂,因此话不投机很快便挂断了。

    倒也符合后台查的通话时间,三分十七秒,不过两人到底谈的什么无从得知,警方自然不会轻信邱彰荣一面之辞。

    秦铁雁也没放过亲自搜查沧海实业总部的机会,不过臧世光抢先拿着备用钥匙到解应达办公室做了彻底清理,拿走所有纸质文件材料、拆除针孔摄像机,文件柜、橱等干脆全部搬掉再换成空的,里面指纹、足印等都无所谓,反正内部人员嘛。

    本身解应达回归沧海实业后一直处于被架空状态,办公室里没什么商业机密文件,而他认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