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1/1页)
此时要去益州,出长安,走子午道,抵达汉中之后,再转道米仓道,前往巴中,到了汉中,这漫漫长路,才不过走了小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拖家带口的,走也走不快,恐怕等京城尘埃落定,他们还没走到益州地界,于是镜郎做主,他们在汉中住了下来。 于是前院住君泽,后院住镜郎,寒露与秋分住客院,雇佣了仆妇、厨娘、洒扫杂役与看门人,还真有个一家几口的阵势。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萦绕,四季分明,气候温润,二月时就已格外和暖。镜郎病了一整个冬天,到了此处,耐着性子休养了两三日,一气儿喝完了寒露开的几帖药,见着春暖花开,柳绿桃红的,就再也坐不住,要出门。 人生地不熟的,镜郎却也不怯场,随意换了一身宁绸衣裳,春衫明媚,玉冠玉佩,问清了本地最贵的茶楼何处,大摇大摆地,摆出一副长安子弟的排场,银钱撒了出去,很快便有人上前来,要与他结交——其实本也不必如此,青竹儿与王默两人出门采买,兴师动众,挑挑拣拣,早引来了许多瞩目。 本地是鱼米之乡,平原丰茂,又是益州至长安的必经之地,商路畅通,外接南北,离西域也不算迢远,也有些富庶地主,也有益州、长安迁居而来的世家分支,自然更少不了浮浪子弟。你来我往的,很快也混了个面熟。小半个月下来,总有七八个人与镜郎总是一道玩乐,不是今日请去喝茶,便是明日邀去跑马,再又是后日去江上垂钓,去山间狩猎,诸族杂居,不比长安煊赫繁华,却也别有一番热闹。 其间有一个商人,姓李,名淳,表字朴之,面容清俊,身段修长,天生一段风流自若的周旋态度。家中田连阡陌,三代单传。十九岁上没了父亲,只一个继母在堂,没有长辈约束,嫡支的几代积累到了他身上,便是放浪形骸,出了名的贪花好色,帏薄不修,汉中城中的香艳轶事,十停中总有九停能沾上他的名字。 不过二十五六的年纪,不提青楼倌馆无数的相好知己,单说自家后宅,除了一房父母做主娶回的妻室之外,还有八房小妾,有扬州瘦马,有妻子陪嫁,有庄户女儿,有他人相赠的美人儿,有“豆腐西施”,更有两个久有艳名的寡妇。这会子正与听春楼的大小陈娘子打得一片火热,预备一应收房,凑成个十全十美。 为了家中妻妾,他在汉江边,依山傍水之地,圈了小半座山头,十几顷地,费了三年功夫,起了一座园子,因汉江在城之北,便名“北泽园”,他呢,则自号北泽先生。 不过这李淳,并不是大手大脚的冤大头、败家子,他心思活络,极善经营,胭脂铺,生药铺,绸缎庄,乃至与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的行商往来,贩卖珠宝,都做的有声有色,城中最奢华的酒楼翠华楼,也占了三成本钱。甚至撒了银钱,走了官路,圈了一小座石英矿,广募西域大食来的匠人,起了几亩地的琉璃作坊,烧制各色器具,难得色彩缤纷雅洁,又分外坚固,非他人可比。 眼见着生意越做越大,与东西南北之间,都联络有亲,怎能不想方设法,在京中王宫贵胄身上,赚上一笔? 他做惯生意的人,消息灵通,只消一打听,就知道镜郎是长公主的爱子,承明殿中的娇儿,哪有不费心奉承的?更巧的是,镜郎所居这处宅院的何氏主人,他的同胞meimei,恰恰就是这李淳父亲的填房继室,两家竟是姻亲的甥舅,平白多了许多话头。 于茶馆搭讪,混了个面熟,不几日,李淳便赠了镜郎沉脑冰麝等物作为见面礼,接着,又奉上了几样礼物:一尊蓝琉璃茶瓶,配一对精巧的红琉璃杯,垂花纹样,正可调弄花露;一顶如清露、如泉珠、微含青绿之色的琉璃珠帘。如此重礼相赠,兼且他小心逢迎,关怀备至,镜郎也不由被他哄得,多出几分笑脸来,两人也似模似样,成了一对好友。 镜郎也不耐烦逢场作戏,见惯了长安城里的行首花魁,其他地方的美人,又如何入得了他的法眼,虽有南方几族山野烂漫的姑娘们,别有一番风情滋味,却也未近的了他的身,又碍于间或相伴的几尊醋坛子如君泽、青竹——他也实在怕自己带坏了表弟,不好同母亲与姨母交代,因此竟算是难得的洁身自好。 陪酒的小娘子们晓得他挑剔傲慢,身娇rou贵,眼高于顶的,不过碍于李淳颜面,并不曾口出恶言,可眼波流转之间,不屑之意已经溢于言表,并不是好相与的,也便不敢毛遂自荐,只是清净地劝酒,唱曲儿,说笑几句,并不敢狎昵触碰。 碍于他这样假正经,李淳要投其所好,第一个便是不要人陪的,其余人等,也不是这么不识眼色分寸,装也要装出个坐怀不乱来。只是见他似乎不好女色,自己又生得这样漂亮,身边带着几个年轻男人:一个嘴上说着是两姨表弟,两人举止亲昵,那少年做小伏低,温柔小意,不像表兄弟,倒像小夫妻如胶似漆;两个随从,一个清秀,一个高壮。哪里还不知其中关窍? 这十天半个月来,李淳一直不怎得空,无暇回北泽园去见妻妾,也不曾到大小陈娘子那处消磨,也没有梳拢几个未开苞的小娘子,一心一意,只是陪着镜郎游乐,他是风月场中的老手,“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妇人”,自然是憋得了不得,着急要寻人来泄泄火。 他在美色上最不检点,又爱镜郎的美貌骄矜,如此日夜亲近,嬉笑怒骂,不觉生出些其他念头,只是碍于他身份尊贵,又有些小性子,唯恐一个不好,前功尽弃,言行举止上,反而更加珍重,并未僭越。 李淳身边,自然也有一群以他为首的纨绔、帮闲,并无什么正经差使生计,镇日陪着他饮宴游乐,攒聚热闹,偶尔他手指头缝中漏出一星半点儿,跑腿传话,也够他们吃穿嚼用的。 那些个帮闲惯会看人眼色的,尤其是其中一个名叫孙忘,诨名孙大的市井无赖,家里虽然没落,祖上也是富过的,些许家底子,不过够他堪堪与李淳成了同窗,仗着几分情谊,彼此兄弟相称,却是个最珍视富贵,投其所好的,哪里瞧不出李淳的眉眼官司,晓得镜郎是个贵客,却也不以为忤,只是要想方设法,替李淳成事。 这日正逢十日,李淳下了帖子来,邀镜郎往听春楼赏花,特意提及,春日和暖,听春楼的花魁徐娘子最擅做酥山,便请镜郎来尝尝头茬的新鲜。正逢青竹与王默都不得空,君泽一个同窗长辈过生辰,早早说定了要去,几个男人面面相觑的,都不敢放镜郎一个人出去沾花惹草,想了又想,就由青竹出面分说,拉来了寒露作陪。 镜郎本是满心的不愿意,见了寒露盈盈的笑脸,也忍不住跟着笑起来,寒露挽着他,笑着揶揄:“可算等着公子带我出门,我还当我失了宠呢。” 镜郎拧了他手背一下,带着他上了李淳派来接的马车,行了小半个时辰,熟门熟路,到了听春楼。主楼联偏楼,大院套小院,自然有侍人引着他们到了定下的小院“轻红斋”。 杏花正当时令,开的娇艳,几簇含苞待放,蜿蜒伸出粉白院墙,染出点点胭脂。院门虚掩,隐隐传来女子轻快的笑声,琵琶淙淙如流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