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3章 此人竟和庄王如此神似? (第1/1页)
翌日,李宏雄带着几个将士在清水县内进行考察。 总的来说,县城内相对比较安定,除了物价稍微高了一些,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就连难民都没看到几个。 不过他可不相信周智能把清水县打理的这么好,毕竟这么多年的相处,他对周智这个人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若不是对方现在还有点用处,他早就想办法把对方给判了,以免殃及到自己。 “去城外看看。” 随即,李宏雄看向开车的将士吩咐道。 很快,将士载着李宏雄来到了县城的南门。 “等一下!” 李宏雄突然一喝,将士急忙将车停了下来。 而这时,李宏雄直接从马车上下来,迈步向着城墙门口走去,身后将士紧随在后。 “听说了吗?昨天破庙那边出事了,好像是那群难民把官家的人给打了,死了不少人。”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县老爷他那大舅子我今天还在医馆看到了,手脚都被废了,简直惨不忍睹。” “要我说啊!这是没得办法的事,要是能吃上一口饱饭,谁会愿意跟官家斗呢?” “唉,咱好像还做了点生意,还有钱买粮食,不过这群农户就惨了,身上都没几个钱,也就只能啃啃树皮。” “希望这灾情快点过去,现在城里的粮价又涨了一成,再这样搞下去,我们可能也要买不起粮了。” “不得不说,这带头人确实挺勇的,一般人可不敢这么干。” 城门附近,不少做生意的商贩或者世家公子围拢在一块,齐齐看向城墙上的通缉告示,小声的议论起来。 “让让,都让让!” “谁啊!” 一道响亮的声音突然从后面传来,众人有些不耐烦的喊了一句,可当他们转头看到过来的是一群穿着官服的将士时,原本的坏情绪立刻消失,然后向两侧退开,将道路让了出来。 为首的侍卫走到李宏雄跟前,低头说道:“大人,可以过去了。” 李宏雄径直走进人群,朝着城墙上张贴的通缉告示走去,然后目光看向中间通缉告示上的男人。看着告示上男人的相貌,他精明的眸子下意识的眯了一下,心中惊讶道:“此人与庄王竟有些神似?!” 尽管他知道庄王不可能来湖州,可现在看到与他如此相似之人,心中还是难免有些震惊。 收回目光,李宏雄转身离开了人群,重新回到马车上,然后朝着下方的几名将士说道:“你们现在去帮我调查一下昨日破庙之事,最好是将告示上的那些罪犯全部调查清楚。” “是。” 将士走后,李宏雄吩咐手下将车开往施粥的破庙,打算过去看看周智有没有按照自己的吩咐办事。 不过对于告示上那位与庄王极为相似的男子,他心里有些好奇,甚至想跟对方现场见一面。 若是对方各方面还不错的话,他可以考虑将对方带回京都。 .... 谭江村。 刘云走进房间,低声道:“公子,现在清水县已经发布告示,正在派人缉拿我们。” 这一点顾尘早就猜到了,毕竟昨天确实死了不少的衙役。随后他点点头,问道:“还有其他的消息吗?” 刘云道:“清水县今日在东,西,北三个地方,又设立三个施粥点,态度也比之前温和了很多,很多难民现在都会过去讨粥喝。” 顾尘眉头动了一下。 清水县那位知县应该不会这么好心,对方只会顾及自己的腰包够不够多,可不会顾忌难民的死活。 现在会设施粥点,多半是那位户部主事的主意。 不过李宏雄带着这些米粮估计也成不了多少时间,而且他们多半还会从这批粮食中贪上一份。 顾尘道:“刘云,你去调查一下清水县现在有多少家粮铺,将这些粮铺的位置都具体记下来。” “嗯,我这就带人去办。” 刘云走后,顾尘也起身出了房间。 他的打算很简单。 现在清水县内的所有粮铺赚的几乎都是黑心钱,而且大部分都是清水县县令和其他地方一些官员运过来的,粮食肯定不少。 与其让这些家伙大发国难财,还不如让自己截胡了。 “阿哥,阿哥,我爷爷叫我过来喊你去吃饭!” 就在这时,一道如铜铃般悦耳的声音传来,转头看去,只见一个小女孩小跑的朝顾尘过来,直到都到他的面前才肯停下,气喘吁吁的抬起头,“阿哥,吃饭了,我跟我过去吧。” 顾尘温和一笑,点点头说道:“行。” 女孩不是别人,正是老村长的孙女,狗子。 回村长家的路上,小狗子抬头看了看身旁长得高高的顾尘,好奇问道:“阿哥,你是城里人吗?” 顾尘愣了一下,询问道:“谁告诉你的?” 小狗子自信的笑了笑,说道:“我自己猜的啊!你们的衣服都好漂亮,我只在县城里看到别的人穿过。我爷爷跟我说,你们这样的衣服可以换一百多个鸡蛋。” 顾尘被对方逗笑了,忍不住抹了抹对方的小脑袋瓜,“改日有空,我带你去买几件漂亮的新衣裳,怎么样?” “真的?” 小狗子眨眨眼,眼睛瞬间一亮。 顾尘点点头,“当然。” 而这时,小狗子脸上原本的喜悦却消失下来,缓缓摇了摇头,“阿哥,我还是不要了。我爷爷说漂亮衣服都很贵,到时候我肯定会被我弄脏的,我不能乱花阿哥的钱。” 顾尘笑了笑,没在回答她的问题。 一个人的认知跟她所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就好比京都知府张开山那闺女张远远,比小狗子可能差不多大,虽然性格也很纯真,但对衣服,首饰,礼乐,金钱都有一定的了解,见过的东西也不是小狗子可以比拟的。 小狗子一直在谭江村这个小地方长大,除了对农具,牲畜,稻田知晓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外,其他方面大概都不会特别清楚。而且农户家的女子是没机会上私塾的,文化程度也会受到限制。 她之所以不想买鲜艳的衣服,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从小的环境在告诉她,这样的衣服不适合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