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七章 手工定装弹! (第1/3页)
“根据上级安排,他将会担任军工局局长,负责军工生产和工业发展,这算是内行领导内行,比我强得多。”陈康微笑道。 “我知道了。”余华轻轻吐出一口气,点头回道。 毫无疑问,李强 庄前鼎 自己 林婉的科研团队组合,将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而待到方玉和周远学成归来…… 根据地算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才团队。 “临走之前最后问你件事,我们什么时候能开始造子弹?”陈康斟酌言语,说出了一直以来想问的事情。 何时能开始造子弹? 这个‘造’,可不是现如今的复装子弹,而是正儿八经的定装弹! 余华懂得陈康这句话的意思,沉吟一番,缓缓说道:“制造子弹是一件系统性工程,从原料到成品,前后涉及上百道工序,以根据地现有的科技水平,大概两个半月以后可以达到满足生产定装弹的基准要求。” 论制造一枚7.92毫米定装弹的工序有多少? 弹头:黄铜被甲材料生产,冲压有底空心件,被甲覆盖,钢芯材料,钢芯冲尖,钢芯与被甲装配,密封漆,模具高精度校准及加工…… 弹壳:黄铜原料冲压,剪切,清洗,钻传火孔,防潮漆,模具制造…… 发射药:单基发射药或双基发射药。 底火:发火砧,击发剂雷汞。 子弹装配:弹头与弹壳涂抹密封漆,弹壳与底火涂抹防潮漆,高效成弹装配设备,称重,质检,封装。 这便是一枚7.92毫米定装弹的生产工序。 每一道工序,背后都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支撑,缺一不可,若不然,就造不了子弹。 而这,仅是满足制造定装弹的基准要求。 能造子弹是一回事,能造好子弹则是另外一回事。 整个子弹生产难度远高于枪械生产,没有一个涵盖化工、钢铁、机械加工和能源供应的基础工业体系,想要造子弹并不现实。 现如今,根据地科技水平仅能满足制造发射药和底火的基准要求,而弹头和弹壳处理工艺还不行。 专业冲压机床,引伸加工设备,弹壳剪切机,子弹组装设备……这是弹头和弹壳必须的加工设备。 “两个半月……还好,不算太久,主要是现在部队子弹奇缺,人均子弹不超过5发,所以不得不问你一下。”陈康听到余华给出的时间,心中微微一松,随即解释道,言语满是无奈。 如今,各部队弹药极其匮乏,主力部队人均子弹能达到10发,实力稍弱点的部队人均子弹仅有2发,甚至于有些新编部队人均子弹低到0.2发,平均5个人分到一发子弹。 要知道,这可是总的人均子弹,而不是一次战斗可分配人均子弹。 至于步枪就更不用说了,近半战士没枪,只能用大刀长矛。 就这,还是北方部外购武器弹药运输到根据地的水平,若是放在东征战役和西征战役结束后,弹药储备水平还得下降一半。 “如果这样的话,为了缓燃眉之急,我其实还有一种现在就能造子弹的办法,采用全手工方式,用车床加工一批专用弹壳金属棒,解决弹壳生产,原理类似冲床,用金属棒对准弹壳原料,一锤不行两锤,直到锤出弹壳性状为止。弹头的钢芯同样用车床加工,而黄铜被甲和盂子壳与弹壳制造相同,最后手工涂抹防潮漆和密封漆,装入发射药与底火,完成子弹组装。” 听到这番话,余华眉宇微皱,差点忘了部队如今面临的状况,简单思索一番,脑海里浮现自己前世作为军迷的时候,为八路军构思的土法定装弹生产方式,整理思绪,缓缓说道: “比起大规模工业生产,这种手工定装弹生产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为零,优点在于能让部队或者兵工厂制造急需的子弹,缺点很明显:一,子弹质量不稳定,易出现卡壳问题,二,对工人手艺和设备有一定要求,毕竟唯有手艺好的工人能保证质量,且需要简易车床。三,生产效率低,产量低。” 子弹问题? 没关系,我现在也是技术领域的哆啦A梦! “这种手工定装弹生产每天产量能有多少?!”听到余华冷不丁抛出的这个方案,陈康无疑是懵逼的,过了小半秒,整个人猛地反应过来,赶紧追问最关键的数据。 言语透出急切之意。 子弹质量不稳定? 能有复装七八次的子弹不稳定? 对工人手艺和设备有一定要求? 队伍里可不缺工人出身的战士,听这情况,设备无非就是车床而已。 陈康最在意的只有一点——余华口中的产量低,具体数据究竟是多少! “抛开原料供应环节,一条七人手工定装弹生产线每天产量能到100发—300发左右。”余华给出日产量数据,微笑道:“根据地目前能产标准发射药和底火,铜和钢也有,原料供应不是问题。” 车钢芯,锤被甲,锤弹壳,钻火孔,涂漆,装发射药和底火,子弹组装,这是全手工定装弹生产线的七道工序,每道工序最低一人。 一台车床和七名工人即可满足手工定装弹生产的最低要求。 这个方法是余华当初在贴吧上与人吹牛的时候,根据工业化生产子弹得来的灵感,核心思路就是你有你的工业化,我有我的手工化,只要有原料,我就能搞子弹。 刚好合适,根据地已经具备发射药、底火、铜、钢等原料供应能力。 对于工业国而言,这种方法可谓吃力不讨好,但对现如今的根据地而言,对人均子弹5发左右的部队而言…… 还要什么自行车? 反正一句话,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用的问题。 “100发到300发,够了,完全够了,哈哈,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我们。”陈康面露喜色,眼眸中的困倦之意再次消散,心中的喜悦情绪无以复加,没想到出来送余华一趟,竟然得到了解决子弹生产的有效办法。 诚然,这种手工定装弹生产方式的效率低,产量低,质量存在不稳定缺陷,与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子弹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但这又如何? 这些缺陷影响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