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八章 你认不认识吕俊生? (第2/2页)
转过身指向远处,缓缓介绍延城各处的情况:“其他东西也都放在兵工厂。” 军工局坐西朝东,地势较高,放眼望去可将延城绝大部分地区收入眼中,右临延河,往下面走一些距离就是抗大和党校。 “下面的工地是?”庄教授示意无妨,条件艰苦没什么,伫立于军工局门口,双眼眺望下方的延城,忽然发现一处正在忙碌的工地,好奇道。 “那里是宝塔延河北岸,处于在建状态的延城硫酸一厂,采用余同学研究的余氏七塔硫酸技术和工厂图纸。目前原型机组已经重建完毕,每天能运转10个小时,日产硫酸9.5吨输送到炸药工厂,生产发射药和猛炸药。” 陈康似如导游般如数家珍,仔细介绍道:“等到厂区配套设施全部修建完毕,原型机组就能实现二十四小时运转,长时间生产硫酸,未来我们将会建造三座这样的硫酸工厂,两年内实现2.4万吨年产量的目标。” “很不错,这是我从未想象过的效率,如果南京那些人有你们的一半,也不至于十五英尺风洞工程到现在都还没有竣工,投入使用。”看着忙碌的硫酸厂工地,庄教授陷入沉默,发出由衷的赞叹,相比于南京那些只在意权力和金钱的腐败官员,这里真的很不一样。 根据他从余华口中得到的信息,余氏七塔原型机组从运抵延城到现在,时间仅仅过去一个多月而已,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不仅实现原型机组重建,还将工厂其他配套设施修建的有模有样。 什么是差距? 这就是! 当初由他亲自设计研发的十五英尺风洞,从开工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工期延长一倍多,依然没有竣工使用,效率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对于这个工程项目,庄前鼎曾经催了不下十几次,十五英尺风洞早一日竣工,新型全金属单翼战机就能进入研发工作,可最终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推脱,踢皮球,经费不足…… 各种各样的糟心事不断上演,最终让他直接爆发,皇帝不急太监急,老子不伺候了。 庄前鼎一气之下直接辞去了十五英尺风洞项目研发主任、航空发动机厂代理筹备主任等等职务,回到学校专心任教。 “这一切都要感谢余同学,没有他研发的技术,我们什么都干不了。”听到庄前鼎的肯定与赞赏,陈康摇头说道,他可不敢居功,根据地硫酸工业全凭余华提供的技术。 没有余氏七塔技术,大规模生产硫酸就是空谈。 余华听到来自于旅长的吹捧,有些无奈和头疼,整个人只得眺望远方一点点成形的硫酸一厂。 旅长的吹捧固然舒服,但余华感觉自己有些招架不住。 林婉静静站在旁边,一双清澈的眼眸看着余华,嘴角含笑,并不说话。 “庄教授,兵工厂这段时间正在仿制中正式步枪和六十毫米迫击炮,您可以去参……” “陈康,庄教授他们舟车劳顿,我们先进去让他们安顿下来,有什么话等下再说。”这时,刘将军打断准备继续讲下去的陈康,提醒道。 “忘了,忘了,庄教授,余同学,还有林同志,请进。”陈康闻言,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邀请众人入内。 一行人进入军工局,由军工局同志引领安排住处,尽管生活条件简陋,但军工局仍旧给三人尽可能提供相应的待遇。 住宿每人配单间窑洞,三餐标准按照小灶级别对待,安全方面更不用说,配备来自于总部保卫团的警卫员,提供二十四小时保护。 住好吃好保护好,这是来自于大窑洞的直接命令。 …… 十二号窑洞,这是余华配备的单间窑洞。 窑洞内凉爽舒适,余华趴在炕上,正在收拾被褥。 “咚咚!”这时,窑洞房门轻轻敲响。 “请进。”余华回应一声。 “报告首长,我叫吕俊羽,是您的警卫员。”房门推开,警卫员吕俊羽走了进来,站着军姿,挺直背脊,大声报告道。 洪亮且有力的声音响彻窑洞。 余华转头望去,怔了一下,只见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轻警卫员映入眼帘。 高大! 这是余华对于吕俊羽的第一印象。 具体有多么高大? 身高接近一米八五,体型轮廓比正常人大了一圈,双眼锐利,黝黑面孔透出刚毅之色,脸颊下方有着一条如蚯蚓般蜿蜒的伤痕,身上的灰蓝色军装发白,背着一把汉阳造,腰间佩戴俗称盒子炮的毛瑟手枪。 一米八五在后世可能不算什么,但在这个年代,可谓千里挑一,标准猛汉。 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还是一位经历过长征的百战精锐。 “你好,吕同志,很高兴认识你,你可以叫我先生,不用称呼首长。”余华一个翻身跳下土炕,面露微笑,向面前的吕俊羽伸出右手。 吕俊羽…… 这个名字,怎么感觉有些熟悉。 握手,致礼。 “报告首长,这是上级命令。” 吕俊羽摇头,眼中透露尊重之色,向余华报告刚刚接到的通知:“此外,局长让我通知您,一个小时后去总部,参加招待宴。” 余华微微无奈:“好吧,我知道了,吕同志,我有个私人问题想问你,你介不介意?” “首长有什么想问的尽管说。”吕俊羽说道。 “你认不认识吕俊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