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折枝(文渊阁指jia,小丞相表白) (第1/2页)
“隆兴十一年。” “隆兴十年。” 洛无疆把笔放下,偏头看着皇帝,无奈一笑:“当年邵荣清毁家纾难,为陛下筹措粮草,也算鞠躬尽瘁,而陛下连邵大人是哪一年来奔,都不记得了?” 皇帝说:“他记得便足够,何必要朕记得?” 他垂着眼睛,文渊阁的窗格将阳光割成小块,铺陈在他的眼睑上。他不年轻了,一张脸给日色晕了,像将融未融的油膏,倾向于流落,只一双眼睛冰凉如锈,陷在高耸的眉骨和深邃眼窝之间,像漠北山岭间某一种雕,少有人敢于直视。 洛无疆很轻地叹口气:“邵大人要伤心的。” 她伸手取桌上的六瓣圆囊壶,给自己倒杯春茶,水汽扑到她的脸上。下朝后皇帝便把她叫来文渊阁,简单用膳,接着便是国务。她总不惯起早,初春清晨又冷,她总要睡到最后一刻,早饭也来不及吃,披了衣裳便往太和殿赶——当然,还得簪花。百官上朝须得束冠,冠冕材质样式皆有定制,独她承了陛下恩宠,可簪一枝春桃入朝,传成一段君臣相得佳话。 皇帝笑了一下:“丞相倒是多情,连邵长史的心事都管起来了。” 他从洛无疆手里接过壶柄,指腹擦过她拇指鱼际,洛无疆微微颤了一下。丞相有一双顶好看的手,执笔抚琴时,如白玉兰风中簌落。皇帝目光偶尔会停在她手上,这时她便犹疑起来,呆呆地停了动作,像个摆件似的供他玩赏。皇帝一贯是这样的,不说喜欢,也不说不喜欢,只是多看一眼,天下人便要将身家性命供奉上去。 “也不给朕倒茶,你是愈发放肆。” 洛无疆说:“陛下事必躬亲,微臣不敢僭断。” 她低着头,直到紫檀桌对面传来一声轻笑,方才慢慢抬起头来。她也算皇帝身边的旧人了,这点玩笑应当还算开得,但她总要提心吊胆。皇帝如今作了天子,理应是真龙了,但她总觉他仍如做定王时一般,是一条盘于梁上的长蚺,嘶嘶吐着信子,所过之处凉得教人齿冷。他没对她坏过,但他能面不改色地诛人十族。洛无疆拦不住,第二日午门前的血黑得怎么也洗不干。 皇帝瞧着她笑:“倒会推脱。” 他将壶放下,壶底压住桌面,没发出半点声响。壶里是江南新贡的明前茶,落入青瓷杯中,盈盈一汪新绿。皇帝善饮,于茶酒皆有评鉴,洛无疆自己品不出什么,但跟着陛下用过不少好东西。江南的茶,漠北的酒,苏杭的绸缎,皇帝从他的国境中收到什么,便也随手赏她一份,连缠枝的钗钿,杏花色的胭脂都有。洛无疆在重重嫉羡目光中收下那些赏赐,感到陛下的确看重她,她的才学,她的忠贞——至少比看邵长史看得重吧? 她抿一抿嘴唇,有些拿不定主意,先怯怯往皇帝方向看一眼,再低下头去。 “有话便说。”皇帝淡淡道。 洛无疆低低问:“陛下可还记得……与微臣是何日初见?” “不记得了。”皇帝说。 洛无疆便垂了眉眼,又一次很轻地叹气。她早该知道的,陛下不记得那些事情。当今圣上的薄情是出了名的,杀的旧臣人头摞起来,堪与西山等高。他不念情分,洛无疆却不能不记得,她发上一枝桃花还冶艳着,夭夭灼灼,这些年来换了千余枝杈,但第一枝却是当年的殿下亲手为她簪上的。……陛下不记得那些了吗? 她别过脸,望着窗外,晴丝袅袅,如当年曲江宴饮一般好的天气。 皇帝不紧不慢地吹一口茶,然后道: “正熙七年,三月初三,曲江宴饮——丞相想听这个?” 洛无疆转过头来,拧起眉,狠狠瞪他一眼: “陛下哄我?” 皇帝就笑:“朕不能哄你?” 洛无疆气结。她咬着嘴唇,一双手绞着膝上衣裙。这身衣裳也是皇帝赐的,旖旎浅淡的春水颜色,也不是丞相当穿的形制,但没人敢多说什么。君恩浩荡。 皇帝放了瓷杯,然后好心情地伸出一边手臂。 “好了。丞相过来。” 洛无疆又瞪他一眼,过了半晌方才起身,不情不愿地走到皇帝身边,给人一把揽了,放在膝头,身子靠在皇帝胸膛上。他素来体寒,手冷如薄冰,但吐在她颈边的气息是滚热的,烫得她下意识一缩。 “陛下……”洛无疆轻轻叫他。 皇帝抱着她,一手拖着她胸前一只奶子,一手揉着她大腿,往外分开。洛无疆纵使在朝堂上再伶牙俐齿,跟皇帝吵架,吵得百官侧目,这时却也乖顺,像只兔子,拎着一双耳朵便能提起来。 “小洛听话。”皇帝的手隔着衣裳捏住她的rufang,她没忍住细细叫了一声,声音妩媚,她耳根立时烧红。她给陛下狎弄,尚且算是臣子承恩,当谨言慎行,刻板端正才是,断断不能与青楼花魁一般不知廉耻地勾人。因此她当即闭了嘴,只从鼻端泄出两声乱极的气息,听在皇帝耳朵里,便是不折不扣的勾引。 正熙七年,洛无疆遇到他时,不过十五岁,如今承平元年,也才十七,对皇帝而言,年少得如一杆青笋。十五岁时她单薄细瘦,跟了他两年,算是养得窈窕,一双奶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